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,这一天全球都在关注着精神健康。2023年10月10日是第32个“世界精神卫生日”,“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今年的宣传主题确定为‘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共同守护美好未来’,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。”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峰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。
今年的主题,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少年儿童心理健康,增进少年儿童健康福祉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。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、民族的希望。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,事关全民健康、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。心理健康也是儿童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2021年公布的《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》显示,在6到16岁的在校学生当中,有约17.5%的孩子患有精神障碍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(2019-2020)》显示,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.6%,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.4%,检出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。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,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。
一、青少年常见精神/心理问题
1、焦虑
青少年面临身体、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变化,可能会感到焦虑不安,常表现为持久地出现强烈的担心、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。
2、抑郁
表现出对学业、前途、未来没有希望,精神苦闷、情绪低落。部分会食欲下降,睡眠减少,严重者有自残倾向。
3、睡眠障碍
在睡眠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系列问题,包括入睡困难、睡眠质量差、睡眠时间不足等。


4、学习适应不良
随着学业内容及难度增加,很多儿童青少年容易造成学业压力,产生畏难心理。常表现为厌学、逃学、学习动力不足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,考试焦虑也是孩子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。
5、人际交往不良
青少年可能面临与同学、老师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问题,如相处不融洽,不善与人交往,与别人合作有困难,产生孤独感等。
二、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?
1、生理因素
包括遗传、生理疾病等因素。儿童受到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可能导致身心发展异常,如精神分裂症、多动症等往往与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。
2、社会环境因素
包括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。幼儿及童年在家庭中所受的影响是难以消除的。家庭环境、父母关系等都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。调查发现,流动儿童更容易出现孤独感,留守儿童的焦虑、抑郁得分高于普通儿童。此外,学校教学氛围、教育方式、师生关系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。


三、孩子遇到心理健康问题家长该怎么办?
1、家庭关系要和谐
良好的家庭关系会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父母的优点,感受到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,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信心。
2、孩子表达要倾听
家长应该积极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建议,以帮助孩子感到被重视和关注。
3、宽容约束要平衡
宽容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,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。
4、赞扬激励有技巧
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,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过分关注于成绩,夸奖他做事情的过程,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去努力做事。
5、美丽自然常亲近
保证孩子均衡营养、充足睡眠和锻炼,让孩子从饮食、睡眠等方面都保持良好规律,学习与生活做到张弛有度。
如果通过以上办法还是无法缓解,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和治疗!
以上即是济南神安医院医师对于世界精神卫生日 |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,共同守护的介绍,如有想了解更多关于精神疾病的问题想咨询,可以随时在线与医师交流。
0531-86073292 点击拨打